□ 新聲
這不是一場普通的球賽——
11月1日,三臺縣體育場。綿陽九洲長虹隊主場迎戰(zhàn)甘孜州有機牦牛隊。
這場比賽,不僅綿陽隊創(chuàng)下“川超”開賽以來最快進球記錄,甘孜隊也實現(xiàn)了本隊自“川超”開賽以來進球零的突破,更讓一種精神之光閃耀夜空。
當(dāng)把黨的二十大代表、省級非遺傳承人陳云珍耗時兩月繡制,寄托民族團結(jié)美好愿景的深情厚禮——羌繡《羊角花開 情意綿長》,贈送給甘孜隊那一刻,兩地人民的手牽得更緊、心貼得更近。
當(dāng)“鋼腿女孩”牛鈺與山東援建北川干部王鵬走向綠茵場中央開球時,整個賽場掌聲雷動……
這掌聲,是致意,更是讀懂!
兩條曾在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中交織的命運軌跡,在此刻交匯于一點。牛鈺從地震的廢墟中站起,用鋼腿走出璀璨人生;王鵬則是當(dāng)年無數(shù)援建者之一,選擇扎根北川,把大愛沉淀在這片土地。
一同開球的,還有兩個孩子:王鵬的兒子王浩橙,與北川非遺傳承人何國良的女兒何一麟。一個代表著援建情感的代際延續(xù),一個象征著扎根熱土的文化傳承。他們手拉手,就像一幅感恩奮進、薪火相傳的畫卷。
足球,作為世界第一運動,其核心魅力從來不止于競技層面的勝負。
賽前,甘孜文旅局長劉洪一語中的:“比輸贏更重要的是精神!”地震雖曾襲來,綿陽從未卻步。從廢墟中站起,把苦難變成力量,把感恩化作前行的動力。“鋼腿女孩”牛鈺、“敬禮娃娃”郎錚,就是這座城市精氣神的最好證明。
夜空中,無人機用燈光寫下“甘孜綿陽一家親”;球場內(nèi),《羌山古韻》《云海之間》《康定情歌》深情演繹;看臺上,羌族姑娘翩翩起舞,啦啦隊大聲吶喊;球場外,川超及羌歷年商旅優(yōu)惠力度拉滿,讓每位觀賽者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。
若說感恩是綿陽的精神底色,那奮進便是行動注腳。回望綿陽此前的“川超”主場,精心設(shè)計的開球儀式,無不在強化這一城市敘事。
對陣德陽時,邀請“兩彈元勛”鄧稼先、于敏的后人回到父輩曾隱姓埋名、奉獻一生的熱土開球,這是“兩彈一星”精神的傳承。
對戰(zhàn)廣元時,邀請中物院新老科研工作者子弟攜手開球,這是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延續(xù)。
三個主場,三次別具匠心的開場。綿陽正一筆一畫,加粗它的城市印象,更新外界的認知:這里既有砥礪前行的堅韌,也有擁抱創(chuàng)新的活力;既有銘記歷史的厚重,也有面向未來的開放。
網(wǎng)友夸綿陽“開場必封神”。但真正的“封神”,不在于儀式有多精彩,而在于儀式背后那座城市始終如一的精神內(nèi)核。
真正的“勝利之師”,身后必有一座萬眾一心的城市。當(dāng)下,“川超”熱度不減,綿陽以百分百的誠意和創(chuàng)意迎接每一位球迷和游客,讓“‘青’睞綿陽”文旅消費精品品牌廣泛深入人心。
今夜,讓我們換個方式“打開”川超——不僅為勝利歡呼,更為比賽背后那種不屈的生命力、那種深植于心的感恩與永不停歇的奮進而感動!
編輯:李志